Search

讓我們讀一下這篇關於體罰的好文。當我們花精神設計出體罰的規則與理性的藉口時,有沒有花同樣的精神理解孩...

  • Share this:

讓我們讀一下這篇關於體罰的好文。當我們花精神設計出體罰的規則與理性的藉口時,有沒有花同樣的精神理解孩子「該被打的原因」?
---
不體罰,不代表大人什麼事情都做不了。親子關係本來就不對等,大人和小孩從來就不是平等的,不論是體能、知識,或是涵養上,都是不對等的。遇到小孩很惱人的行為問題時,不體罰,只是處理事情的開端罷了。

施行體罰,是大人把自己的格局做小了,也讓小孩學會用(精緻的)暴力來解決事情。

不體罰,不代表放任。不體罰,不代表大人沒有快抓狂的時刻。不體罰,只是不想說一套做一套,當台灣社會走向民主化,高喊民主政治時,回頭對待小孩卻用威權的方式(而不自知)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雖然一個在亞熱帶的台灣,另一個在寒冷的北國波蘭,但是新手媽媽淑婷和蔚昀在育兒路途上感到的徬徨無助和孤單,是一樣的。她們都曾經狂翻教養書/部落格,為了自己的孩子無法像書上/網路上的小天使一樣乖巧而崩潰,千百次自問:「我是不是遜媽咪?」但是,當她們開始對話,淑婷和蔚昀發現:「原來我們已經夠好了!」這份交換日記紀錄了兩個媽媽真實的育兒心得,以及自我的成長過程,希望可以帶給讀者安慰、鼓勵,激起更多對話,讓所有的爸媽都在育兒這條路上昂首闊步。
這是波蘭媽媽蔚昀和台北媽媽淑婷的交換日記,由一樣是新手媽媽的yoyo繪製
View all posts